中國氣象局與重慶市政府將共同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氣象保障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氣象保障工程、三峽庫區危巖地災防治氣象保障工程等“九大工程”。
持續提升國有企業創新力競爭力,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一系列新政有助于降低改善型需求的門檻,提振后市信心。同時,新一波樓市松綁的預期也在增強。
他們開發的“潮音樂、潮非遺、潮手工”等形式多樣的青年夜校課程,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就業新風向引領下,促人才供需,多方多策積極激發制造業的就業新動能。
近日,“同心聚力巴渝行”采訪團來到這里,了解到區政協依托“黃葛樹下好商量”履職平臺,幫助36戶居民搬離危房遷新居的故事。
精準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推動已出臺宏觀政策持續落地見效,加強政策預研儲備。
電梯維修人員正挨著樓棟逐一排查電梯故障,以確保小區48部電梯安全運行。
加快探索具有重慶特色的城鄉融合推動山區庫區現代化和“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實現交通投資超預期增長目標,成為拉動全市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
如今,在繁華的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圈,一條獨具特色的“郵政文化街”。
部分環境風險大、處置成本高的工業廢棄物如今逐步變廢為寶,循環產業持續壯大,并向高端化邁進。
2021年起,我市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中心城區60個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截至目前,60個項目已全部投用,方便了近兩百個小區、近百萬人出行。
在資產質量穩健增長的同時,19家上市銀行營收負增長,凈息差持續面臨下行壓力。
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規則,推動銀行強化風險管理水平,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形成了《資本辦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75家世界500強企業、知名跨國公司、重要商協會的近100名代表參加。
在重慶公布的首批“現代社區”試點項目名單中,重慶天地拿到了“入場券”。
大棚被租賃給食用菌種植場,并約定:大棚用于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得轉租和發展非食用菌產業。如今,僅租賃大棚一項,村集體收入超過6萬元。
建成投用兩年,中老班列開行數量現居中部地區第一——這是湖南省懷化國際陸港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更好地滿足市民對公園綠地開放共享需求,重慶第二批43個公園綠地77處公共空間開放共享。
明確相關業務要求,進一步擴大經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機構范圍,商業養老保險由試點業務轉為常態化業務。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開工項目1491個,資金到位額3709億元,新簽訂招商引資項目正式合同金額14546億元。
在一個“畝均論英雄”的時代,誰是“真英雄”?
江津區雙福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探訪全市首個“嵌入式”認知障礙老人照護專區。
加快推動權責清晰、保障適度、供給多元、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市所有老年人。
重慶老人的養老需求是什么?他們最關注什么問題?
今年前9月,重慶整車進口口岸進口汽車5618輛,數量、品類均居內陸鐵路口岸第一。
今年1—9月,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12.6萬標箱,同比增長19%,占沿線地區總量持續保持在27%左右。
建成30個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管理有效的美麗宜居示范鄉鎮,示范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達30.6萬輛,同比增長96%。
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政府部門保障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的有力舉措。
面對成都拋來的“橄欖枝”,重慶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發布消息,中秋國慶期間(9月28日—10月6日)重慶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累計服務乘客5217.1萬人次。
當前,“數字工匠”存在較大人才缺口,未來數字人才需求將持續高漲。
5G網絡鄉鎮到達率達100%,建成252個互聯網小鎮、2890個互聯網村。
進駐老佛爺百貨、蔦屋書店、奈爾寶家庭中心等首店69家,其中西南首店9家、城市首店11家、區域首店14家、最新形象店/城市旗艦店35家。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發布消息,中秋、國慶期間,重慶軌道交通將通過延時運營、縮小行車間隔等舉措,方便乘客出行。
這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投產活動,是全市上下奮戰三季度、拼搏下半年的具體行動,是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的有力舉措。
輪渡在鳴笛聲中啟航,五彩塑膠步道、郁郁蔥蔥的草木和江水相映成趣,不少市民沿江漫步,享受家門口的“親水公園”。